联系电话
0912-7930256

陕北黑毛猪扬州火了,双面绣带“活”扬榆产业链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9:42:35   浏览量 :7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9:42:35  
7

交汇点讯  5月18日,记者来到榆林市清涧县宽州镇韩家硷村,远处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在阳光下泛着金红色,空气中飘来小麦粉与红枣混合的清香。俊雅农业公司挂面厂的会议室里,扬州人的戴兴泉拿起一包刚封装好的红枣挂面,仿佛触摸到路遥笔下的那份滚烫希望——5年前他因仰慕路遥文学精神来到清涧县,如今已在这片土地上织就一幅跨越千里的产业"双面绣":榆林的小米、红枣、黑毛猪肉乘着冷链车南下扬州"榆林印象"门店,扬州的早茶香气则飘进黄土高坡的"扬州小厨"餐馆,车轮滚滚间,两地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。

戴兴泉在清涧县创办的俊雅集团

戴兴泉的创业故事始于一次文学情怀与产业智慧的碰撞。2020年深秋,当他站在清涧县的枣树林里,看着熟透的红枣噼里啪啦砸在黄土地上,他决定将人防设备项目改为农产品深加工。"路遥书里写的贫困不是虚构,但这里的资源就像待雕的璞玉。"他指着晾晒场上堆积如山的红枣对村干部说。经过上百次配方试验,车间里诞生了全国首条红枣挂面生产线,既保留了陕北人偏爱的劲道口感,又融入了扬州面点的精致工艺。

黑毛猪养殖

这种南北融合的智慧在戴兴泉打造的黑毛猪产业链上绽放得更璀璨。在清涧石嘴驿镇养殖基地,上千头黑毛土猪正在坡地上撒欢,它们食用的饲料配方藏着扬州大学的科研成果。"过去养殖户最怕猪价波动,现在俊雅集团不仅包销,还把我们纳入产业链股东。"养殖户老马抚摸着新盖的砖房笑道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这些吃着清涧荞麦、喝着山泉水的黑猪,经过24道工序变成酱香狮子头后,竟在2500公里外的扬州城引发抢购热潮。冷链物流车的仪表盘记录着这场双向奔赴:南下时满载陕北黑猪肉、苹果脆片,北归时捎回扬州酱菜、速冻包子,每趟运输成本降低37%。

黑毛猪深加工

在"榆林印象"展销中心,陕北黑毛猪分割猪肉成了爆火的单品,荞麦挂面复购率超过50%。而清涧县城的"扬州小厨"里,三丁包搭配陕北挂面的早餐,让当地人直呼"吃出了江南的精细"。这种产业"双面绣"的魔力,在95后技术员小刘身上体现得尤为生动。这个曾蜗居西安城中村的清涧小伙,如今穿着白大褂在预制菜实验室调配酱料配方,"每月给家里寄5000元,比在城里送外卖强多了"。集团320名员工中,像他这样返乡就业的大学生就有90人,他们设计的"红枣东坡肉"礼盒,去年春节创下日销3000份的纪录。

扬州开业的“榆林印象”展销中心

行走榆林大地,因杨榆协作而落地的产业项目比比皆是,记者了解到,第四批扬榆协作工作组轮替交接以来,推动落地项目 70 个、实际到位投资80.83 亿元,位居江苏省第一。工作组以扬州市创建全国消费帮扶重点城市为契机,坚持“联东带西”“一乡一业”的发展思路,助力榆林打造形成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及 17 家苏陕协作农产品基地。市工作组与经开区清涧联络组紧密合作,精心打造集协作历程展示、产品展销、文化体验、电商直播于一体的“榆林印象”展示销售中心。连续四年举办“榆林好产品下扬州”活动,累计现场销售 1 千多万元;同时在扬州开设 20 家榆林农特产品直营店,建成近 2 万平方米前置仓,运营“塬上春山”电商平台,开通扬州-榆林冷链货运专线,物流时效提升 40%,实现榆林农产品“24 小时直达长三角”。经开区清涧联络组积极助力黑毛土猪肉全面布点、走进两地市民餐桌,高邮米脂联络组创新推动高邮土特产异地开店、反向奔赴榆林市场。
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孙劲松 李源

版权所有:清涧县俊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地址: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宽州镇韩家硷村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